老年人写传记时,要从准确回忆、多方求证、客观评价等方面入手,以保持传记的真实性和客观性,具体如下:
——准确回忆细节
定期回忆与记录:老年人可以每天或每周安排特定的时间,静下心来回忆过去的事情。随着回忆的深入,很多细节会逐渐清晰,及时用笔记、录音或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,能有效避免遗忘。
借助物品与场景回忆:家中的老照片、信件、证书、旧物等都可能是回忆的触发点。例如,看到一张老照片,可能会想起当时的拍摄背景、在场的人以及相关的故事。此外,回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,如老家、母校、工作过的单位等,熟悉的场景也能帮助唤起沉睡的记忆。

——多方求证信息
与亲友核实:对于一些自己记忆不太清晰或不确定的事情,向健在的亲友求证是很有必要的。他们可能从不同的角度经历过同一事件,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。比如,询问兄弟姐妹关于儿时家庭的一些重大事件,向老同事了解工作中的某些细节等。
查阅资料:利用档案资料、文献记载、报纸杂志等核实信息。如果涉及到重大历史事件,可以查阅相关的历史书籍、档案文件;如果是工作经历,单位的档案、业务资料等可能会有相关记录。例如,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人写传记时,可通过查阅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史料,来准确记录自己所在部队的番号、战斗时间、地点等信息。

——客观评价自我与他人
避免自我美化或贬低:老年人在写传记时,要客观看待自己的成就和不足。不要过分夸大自己的功绩,也不要因谦虚或自卑而忽视自己的努力和成就。比如,在描述自己的工作成就时,要如实说明自己的贡献以及团队成员的作用;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或失败时,也要坦诚地记录下来,并分析原因。
公正评价他人:对于传记中涉及的其他人,要秉持公正的态度,避免因个人情感或偏见而对他人进行不客观的评价。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,都要有事实依据。例如,在评价自己的上级领导时,不能因为关系好就一味赞扬,也不能因为曾经有过矛盾就恶意诋毁,而要从领导的工作能力、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。

——保持中立的叙述态度
避免情绪化表达:在叙述过程中,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,避免过度情绪化的语言。以平和、冷静的心态讲述故事,让读者能够客观地了解事实。比如,在描述一段痛苦的经历时,不要用过于激烈的言辞来宣泄情绪,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。
全面呈现事实:对于一件事情,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,呈现出事情的全貌。不要只选择对自己有利或符合自己观点的内容进行记录,而忽略其他重要的方面。例如,在描述家庭矛盾时,不能只强调自己的委屈和道理,也要考虑到对方的立场和可能存在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