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1岁老人张应桂的多才多艺生活:书法、音乐、盆景,无一不精

2025-04-03 17:33:39 百岁健康网

莱钢锦绣佳苑,住着一位71岁的老人张应桂。他自14岁起便开始学习竹笛,24岁时又转而拉手风琴。在工作之余,他热爱根雕艺术,甚至在40岁时开始了书法的练习。到了50岁,他已先后出版了三本散文作品集和一本书法作品集,并在国家级、省市级以及企业报纸刊物上发表了百余篇作品。退休后,他更是将生活重心转向了莱钢民乐团,并深入研究了盆景艺术。令人惊叹的是,如今71岁的他依然能单臂完成一百多个俯卧撑,体力与年轻人不相上下。张应桂老人以他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,生动地诠释了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的精神。从年少到古稀,他一直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。

图片关键词

▲精美的根雕作品《草枯鹰眼疾》

置身于张应桂老人的书房,目光被一件别致的根雕作品所吸引——《草枯鹰眼疾》。这件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手法,将草枯之际鹰的敏锐眼神展现得淋漓尽致,仿佛一只雄鹰正悄然逼近猎物,气势非凡。

图片关键词

张应桂老人不仅擅长根雕,还深爱书法艺术。他持笔挥毫已逾二十载,其书法作品展现出遒劲有力的笔锋和雄浑厚重的韵味,每一笔一划都流畅自如,仅是观赏便令人沉醉其中,享受不已。
荣获“光荣在党五十年”纪念章后,张应桂老人,这位拥有52年党龄的老党员,满怀激情地挥毫创作了一首七言律诗。他用诗词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深深敬意与忠诚,字里行间透露出赤诚情怀。出色的诗句与精湛的书法相互辉映,共同展现了老人的艺术魅力。

图片关键词

图片关键词

旗下盟誓言铿锵,铸魂砺志铸人生。

坚定信念目标明,初心不改方向清。
历经风雨征程险,逐梦时代大潮迎。
白首不畏桑榆晚,追梦路上旗更明。

图片关键词

图片关键词

图片关键词

古稀之年的张应桂,每日仍坚持阅读报纸,对国内外时事保持关注。谈及他为何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,老人淡然一笑,道出了秘诀:“人虽会老,但心应永葆青春。”热爱阅读的人,岁月难以在其身上留下痕迹。书籍,作为精神的滋养品,让他的思想始终紧跟时代步伐,从而让日子充实而有意义。

图片关键词

生活需有方向,人生应自律。七旬老人张应桂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,他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,敞开心胸接纳新事物。家庭和睦、儿女孝顺,加之平和的心态,使他能够以热爱生活的方式和积极的心态,坦然面对岁月的流转。这,或许就是他保持青春活力的秘诀所在。

踏入莱钢民乐团的那一刻,耳边便响起了清脆悦耳的竹笛声,如同泉水般流淌,声声扣人心弦。紧接着,悠扬婉转的民乐合奏曲响起,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,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醉其中。而这一切的演奏者,正是我们今天的主角——张应桂老人。
他正与乐友们忙碌于“八一”汇演曲目的排练。莱钢民乐团汇聚了40多位热爱民族音乐的成员,平均年龄约70岁。他们自幼便与乐器为伴,在音乐圈内享有盛誉,各自掌握着独步一时的“绝技”。无论是管乐、弦乐,还是打击乐、弹拨乐,这里都应有尽有。老年人对音乐的执着与认真,让年轻人都为之赞叹。
71岁的张应桂老人,在莱钢民乐团中身兼数职,既是一位出色的竹笛和手风琴演奏家,又是民乐团的重要组织者。他日常负责协调团队排练,联系演出事宜,展现了极高的组织才能。乐团队员们对张应桂老人的号召响应积极,体现了强大的向心力。自莱钢民乐团成立以来,已历经二十余载,期间多次代表莱钢参加全省文艺汇演,屡获大奖,同时进行了无数场公益演出,赢得了广大居民的喜爱。
张应桂老人坦言,莱钢民乐团致力于公益演出,足迹遍布莱钢的各个街道与社区,他们这样做并非追求名利,而是希望激发更多年轻人对民族乐器的兴趣,从而将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。
离开繁忙的乐团,来到张应桂老人宁静的青翠小院,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新的自然之中,令人心旷神怡。这里的每一处景致,都透露出老人对精致生活的渴望与热爱。他坦言,年轻时便梦想着能亲手打造一些花草盆景,而这个心愿在他退休后才得以实现。
张应桂老人虽已至古稀之年,却依然精神焕发,待人亲切随和。他的兴趣爱好广泛,不仅热爱花草盆景,更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着旺盛的活力。清晨时分,他便迎着朝霞出门锻炼,风雨无阻地坚持每天慢跑五公里,甚至能一口气完成一百多个单臂俯卧撑,令人赞叹不已。
“七弦为益友,两耳是知音。”竹笛对张应桂老人而言,不仅是生活的调剂,更是心灵的慰藉。每日锻炼之后的笛子独奏,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,为身心注入活力。笛声悠扬,仿佛诉说着老人的故事;时而明快,又透露出他的乐观与豁达。通过一曲曲笛音,老人不仅留住了快乐,更彰显了内心的健康与年轻心态。谈及心爱的竹笛,那份自豪与喜悦之情更是难以掩饰。
踏入张应桂老人的书房,一股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。书房内陈列着奇石字画、精美的根雕以及古朴的家具,仿佛置身于一个精致的艺术展览馆中。

地址:

济南市高新区铭盛大厦6-1

邮箱

edddil@cosm

电话

4000-123 231 Let's Get In Touc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