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运动养生时,可通过以下方式预防运动损伤:
运动前做好准备
进行身体检查:在开始新的运动项目前,先到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,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,包括心肺功能、关节健康、骨骼密度等,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强度。
做好热身运动:运动前充分的热身活动至关重要。可选择慢走、活动关节等方式,让身体微微发热、出汗,使关节、肌肉得到充分的伸展和放松,为即将开始的运动做好准备。热身时间一般为 10 - 15 分钟。

运动中注意事项
选择合适装备:根据运动项目选择合适的运动鞋,提供良好的支撑、稳定性和缓冲,减少对关节的冲击。穿着舒适、透气的运动服装,便于身体活动和散热。
掌握正确姿势:规范的运动姿势能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。例如,散步时保持抬头挺胸,手臂自然摆动;打太极拳时,注意动作的规范和连贯性,避免扭曲身体或过度用力。可向专业教练请教,确保运动姿势正确。
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:遵循适度原则,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。运动强度以运动后身体微微出汗、稍感疲劳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睡眠为宜。避免过度运动,一般每次运动 30 - 60 分钟,每周运动 3 - 5 次。
关注身体信号:运动过程中,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。如果出现疼痛、疲劳、呼吸急促等不适症状,应立即停止运动,进行休息和调整。如果症状严重,及时就医。

运动后做好恢复
进行拉伸放松:运动结束后,进行 10 - 15 分钟的拉伸放松活动,帮助放松肌肉,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,减少肌肉酸痛和运动损伤的发生。可采用静态拉伸的方式,如腿部、手臂、腰部等部位的伸展。
补充营养和水分:运动后适当补充水分,保持身体水分平衡。同时,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食物,帮助身体恢复能量和修复受损组织。
保证充足休息:充足的休息对于身体恢复至关重要。运动后避免立即洗澡或进行其他剧烈活动,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。保证每天 7 - 9 小时的睡眠时间,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调整。
